天山南北呈現豐收盛景 農民:機械收割很省力
【解說】又是一年,豐收的季節(jié)。從天山北部的萬畝良田,到天山南部的大型果園,豐收的喜悅洋溢在勞動者們的臉上。 在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昭蘇縣,45萬畝春小麥麥浪翻滾,大型收割機穿梭在田間,從收割、脫粒到打捆,全程機械化的收割方式,為農民節(jié)省不少時間,提高了收割效率。
【同期】新疆昭蘇縣農機戶 井齊
農戶對小麥的收割質量和進度要求不斷提升,今年買了一輛全自動的收割機,收割機的效率非常高,農戶、種植戶都非常滿意。
【解說】在新疆呼圖壁縣39萬畝制種玉米地里,機器轟鳴聲中一次性完成了玉米的割倒、摘穗、剝皮、裝倉等作業(yè)。
【同期】新疆呼圖壁縣農民 李洪德
全程都是機械化,現在非常省工、省力、方便。
【解說】在新疆南部和碩縣,當地種植的47萬畝紅辣椒全部實現機采率。
【同期】新疆和碩縣辣椒種植戶 榮雪飛
聯系了五臺辣椒采收機,一臺機子,它的一天的工作量是七十五(畝)左右,這相當于我們二百人左右的采收量。
【解說】在新疆阿克蘇地區(qū)拜城縣,當地依托獨有的土壤、環(huán)境優(yōu)勢,經過改造戈壁荒灘如今變?yōu)檗r田成方、林木成網、道路暢通、渠系相連的萬畝綠色葡萄基地。在拜城縣克賽農產品專業(yè)合作社里,工人們正有序分級除雜、裝箱。葡萄基地的建成,既改善了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,又成為農牧民增收的另一個途徑。
【同期】新疆拜城縣克賽農產品專業(yè)合作社負責人 游洪海
周邊鄉(xiāng)鎮(zhèn)的村民就地就業(yè),不需要外出務工,而且經過長期的培養(yǎng),我們本地的工人也都成了技術員了。
【解說】眼下,41萬畝庫爾勒香梨正值采收期。農民專業(yè)合作社負責人劉哲敏介紹,通過“國資公司+村集體經濟組織+農民合作社+農戶”的模式,香梨很快就銷售完了,農民將得到今年的第二次分紅。
【同期】新疆庫爾勒美樹大園子農民專業(yè)合作社負責人 劉哲敏
通過這種農戶加合作社的模式,絕對是我們農民增收的非常好的一個途徑,香梨銷售完了以后,我們會有一個結算,如果是按照今年這個行情,我們的農民肯定還會有一個二次分紅。
【解說】稻色金黃,果香醉人。秋收時節(jié),新疆已收獲秋糧作物500余萬畝。目前,7000余臺采棉機已檢修調試完成,準備投入棉花采收作業(yè)。
趙雅敏 李存玲 趙富強 新疆綜合報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