暖心
婆媳接力30年守護“高原神鳥”
陳光惠相信自己能聽懂黑頸鶴的語言。它們是地球上唯一一種在高原上生長繁衍的珍稀鶴類,這些鳥類里的“大熊貓”被人們視為吉祥長壽的象征;在藏族史詩《格薩爾王傳》中,黑頸鶴被喻為薩格爾王神馬的守護者——“高原神鳥”。
彩云之南滇東北高原的云南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(qū)是世界瀕危物種、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——黑頸鶴最重要的越冬地之一。每年夏天繁衍期后,它們會在9月陸續(xù)從青藏高原飛抵美麗的大海子濕地,這里高山湖泊星羅棋布,是黑頸鶴理想的棲息地,也是遷徙的中轉(zhuǎn)站和集散地。
這些精靈的到來給冬季寂靜的高原和無聲的湖泊帶來了生機。大片黑白相間的黑頸鶴在山間雪地里扇動羽翼輕盈起舞,美不勝收。很多攝影愛好者為了得到一張雪中飛鶴的照片,不惜冒著大風(fēng)雪趕到這里拍攝。
“神鳥”聰明又敏感,遠(yuǎn)遠(yuǎn)見到人類就會四散飛走??啥斓拇笊桨31话}皚白雪覆蓋,留給它們的食物太少了。過去幾十年里,護鶴員陳光惠一家的任務(wù),就是盡全力幫助這些“神鳥”填飽肚子。她也是保護區(qū)里目前唯一能走近黑頸鶴投喂食物,與它們親近交流的人。
每天下午1點左右,趁著一天中陽光最好的時候,37歲的陳光惠背起玉米、麥子等黑頸鶴最愛吃的糧食出發(fā)了。
黑頸鶴體型較大,成年黑頸鶴的體重達(dá)到5-6公斤,頭抬起來差不多1.5米高。脖子和尾巴呈黑色,頭上有標(biāo)志性的“一點紅”。
40多公斤重的背簍把陳光惠的背壓得彎得像一個“弓”字,她一步步慢慢蹚過漂浮著枯草的水灘,走向鶴群歇息的草地。
快接近鶴群的湖岸,長長短短的口哨聲從陳光惠口中傳出,這是她在呼喚她的朋友們。外人很難聽出那哨音的特別之處,而這正是她與鶴群獨特的密語。
成群結(jié)隊的黑頸鶴循著哨聲從山坳和草甸那邊飛來,陳光惠抓起一把金黃的玉米粒,手臂一揚,在空中劃出一道道金色的弧線。鶴群歡騰地?fù)潋v起來,啄起谷粒,開始享用它們的美餐。
冬天最冷的時候,大山包的溫度可能降至零下15攝氏度。在沒人愿意出門的日子里,陳光惠一天不落地按時給黑頸鶴送食物。
很多人不相信真的有人能同黑頸鶴“說話”,但陳光惠堅信它們能聽懂自己的聲音,“有的表示‘開飯啦,快來吃飯’,有的是說‘快把你的伙伴們叫來一起吃’……”陳光惠說,她和黑頸鶴們約定了好幾種對話,她吹一聲,黑頸鶴就答一聲,一來一回之間,像是老友在聊天,“它們都能理解我的意思?!?/p>
不僅能聽懂,黑頸鶴還會用自己的舞蹈來答謝陳光惠。吃飽喝足之后,黑頸鶴會悠閑地聚在一起曬太陽,有的會打鬧玩耍一會兒,不時傳來歡樂的鳴叫聲。它們會三五成群地在陳光惠身邊不遠(yuǎn)處邊叫邊張開翅膀飛舞,在陳光惠眼中,這是“神鳥”在唱歌和跳舞,“它們在跟我說,非常謝謝你?!?/p>
并不是誰都可以成為黑頸鶴的朋友。
陳光惠與黑頸鶴的緣分是從她婆婆那里開始的。用陳光惠的話說,婆婆才是黑頸鶴天生的朋友。
上世紀(jì)80年代開始,婆婆發(fā)現(xiàn)自己家不遠(yuǎn)的地方,總有一大群黑頸鶴棲息,當(dāng)?shù)厝肆?xí)慣把它們喊作“雁鵝”,因為它們像大雁一樣,春去秋來,在天上飛成“人”字或“一”字的隊形;可離近了看,又與鵝有些神似。
當(dāng)時聽著“雁鵝”的叫聲,婆婆似乎明白了它們在喊餓,于是把家里的飯拿去給它們吃?!爱?dāng)時家里很窮,人都吃不飽,婆婆常把自己的飯給黑頸鶴吃。”陳光惠說,只要婆婆拎著吃的走過去,警覺的黑頸鶴就變得很乖,像老朋友一樣圍在婆婆身邊。
上世紀(jì)90年代初,當(dāng)?shù)爻闪⒘吮Wo區(qū),婆婆成了當(dāng)時唯一一位護鶴員,也是黑頸鶴唯一愿意親近的人。
就這樣一直守護了黑頸鶴十幾年,婆婆年紀(jì)大了,腳上的舊傷讓她越來越走不動了。于是她找來兒媳婦,只問了一個問題,“你喜不喜歡那些雁鵝?”“喜歡!”陳光惠想都沒想地答道。
從那之后,婆婆每次去喂黑頸鶴的時候,都會帶上陳光惠。即使這樣,黑頸鶴一開始也并不接受這個陌生面孔。只要一換成陳光惠來投喂食物,黑頸鶴就只在天上盤旋不落地,“換人喂它們就不吃,飛在天上看我?!?/p>
一年后,婆婆再也走不動了,陳光惠便開始獨自守護黑頸鶴。她想盡各種方法跟它們溝通,比如嘗試跟黑頸鶴喊話,用肢體動作比畫,甚至給它們唱起了大山包的山歌,但鶴群都沒什么反應(yīng)。一次,她聽到幼鶴的叫聲很像一種口哨發(fā)出的聲響,于是學(xué)著幼鶴的聲音吹起了口哨。
這一次,黑頸鶴對口哨聲有了回應(yīng)。漸漸地,陳光惠摸索出來一套與黑頸鶴交流的口哨對話法。黑頸鶴也能聽懂她的意思,開始愿意在離陳光惠很近的地方低頭啄食,“有的還會跟我點頭打招呼呢!”
真正走進(jìn)黑頸鶴的世界,是從一次驚險的經(jīng)歷開始的。
那是2008年的冬天,大山包迎來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雪,整個保護區(qū)都被冰雪覆蓋,動物們根本無法覓食;大雪封路,人類也無法進(jìn)入保護區(qū)深處。
陳光惠知道,這些黑頸鶴來越冬前經(jīng)歷了長距離飛行,其中不少體力損耗很大,如果連續(xù)幾天不進(jìn)食,很可能危及生命。
她顧不得想太多,獨自背上40多公斤的糧食,去給她牽掛的黑頸鶴們喂食。她穿著厚厚的棉衣,踏著沒過小腿的積雪,去找尋黑頸鶴的身影。忽然,她在已經(jīng)結(jié)冰的湖面上,發(fā)現(xiàn)了一只雙腿被凍進(jìn)湖水中動彈不得的黑頸鶴。
聽見那只鶴求助的叫聲,陳光惠顧不上多想,直接沖過去,使勁砸開凍住的冰塊,救下了這只黑頸鶴,可就在這時,她自己卻腳下一滑跌進(jìn)湖中,刺骨的冰水一下子沒過了她的脖子。
周圍空無一人,陳光惠在水中拼命掙扎,她注意到,那些黑頸鶴像是有了靈性,聚在水邊叫著不離開。她覺得,那是它們在鼓勵自己,一定要堅持住。終于,她憑著最后的力氣從水里爬了上來,“后來送到醫(yī)院,輸了一周的液,醫(yī)生才讓我回家?!标惞饣菡f。
也就是從那次開始,陳光惠發(fā)現(xiàn),黑頸鶴真正向自己敞開了大門。它們在聽到陳光惠的口哨時會快樂地回應(yīng),被她救過的黑頸鶴會帶著自己的孩子一起來看她。
這些年,陳光惠和保護區(qū)的同事們救助過許多黑頸鶴。近年來,到保護區(qū)越冬的黑頸鶴數(shù)量逐年穩(wěn)步增加,從上世紀(jì)90年代的200只左右,增長到了如今的近2000只。
她們曾經(jīng)救過一只鶴,因為翅膀上長了膿包無法飛翔而掉隊了,陳光惠和同事給它做了手術(shù),切除了膿包和一部分翅膀。盡管搶回了生命,但那只黑頸鶴再也無法飛翔了,“我們養(yǎng)了它6年,直到它離世”。
6年與鶴相伴,讓陳光惠體會到了鶴的情深意重。去年,當(dāng)?shù)卮迕癜l(fā)現(xiàn)一只受傷的黑頸鶴后送到救護站,那是一只出生半年左右的幼鳥,翅膀斷了。陳光惠和同事給它用草藥療傷,給它起名叫“小白”,把它當(dāng)作救助站的一分子。
春天鶴群要離去的時候,小白的“家人”專門飛來救助站與他告別。陳光惠記得,當(dāng)時小白的父母先是在空中盤旋、呼叫,確定安全后便飛落下來,“它們頭對著頭,后來長長的脖子纏在一起,一唱一和地叫著”。陳光惠聽懂了,那是黑頸鶴的告別。
她也會感動于黑頸鶴對感情的專一。它們固守著“一夫一妻制”。陳光惠常常見到黑頸鶴一對對出現(xiàn),一旦有人走近,它們便一起飛走,“這些鳥很癡情,一旦結(jié)合就會終身廝守,朝夕相伴。如果一位伴侶死亡,那么另一半要么憂郁而亡,要么終身形單影只,不會再和其他黑頸鶴交配?!?/p>
對陳光惠而言,命運仿佛有一雙看不見的手,把一家?guī)状伺c這群高原精靈緊緊連在一起。如今,陳光惠喜歡帶著自己的孩子們一起去喂黑頸鶴,讓她高興的是,“孩子們也都很喜歡它們!”
與鶴相處了幾十年,這群鳥兒已經(jīng)成為陳光惠一家難以割舍的一部分,她說:“將來有一天我走不動了,要讓我的小孩接著來喂它們,一定要找到真心喜歡它們的人,才放心?!?/p>
中青報·中青網(wǎng)記者 胡春艷 來源:中國青年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