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解說]光亮的皮色,鮮紅的石榴籽;白色的天鵝,張開雙翅,展翅欲飛……在新疆烏魯木齊七坊街創(chuàng)意產(chǎn)業(yè)集聚區(qū)的工作室里,劉孝卿正著手做著一系列新疆風情的糖塑作品。
他用一個小氣囊慢慢吹起一個奶白色的糖球,接著給糖球上色、再塑形,幾十秒鐘的時間,就將一團糖吹制成一件精美的藝術(shù)品。
[同期]新疆糖塑藝人 劉孝卿
我比較喜歡做天鵝、石榴這些作品,因為它是在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(guān)的一些東西。比如我們塔城有這個白鵝,這個石榴籽也是我們新疆經(jīng)常說到的,像石榴籽一樣團結(jié)在一起,都是和我們生活比較貼近的。
[解說]糖塑歷史悠久,是一種在民間流傳很廣的食品加工藝術(shù)。糖塑以麥芽糖為原料,將糖加熱,使其變軟,根據(jù)需要可以調(diào)出紅、藍、黑等數(shù)十種不同的顏色,然后借助剪刀、小梳、小篾刀等工具,經(jīng)由藝人吹、拉、搓、扯、捏、壓、剪等技藝塑制成形。
“80后”的劉孝卿自幼在新疆塔城地區(qū)長大,母親的糖畫手藝和家鄉(xiāng)的風土人情是他兒時最難忘的回憶。他自幼就喜愛用泥巴捏各種鳥獸、魚蟲,捏什么像什么。2007年,他來到天津開始了十余年的拜師學藝之路。
劉孝卿告訴記者,糖塑技藝里的“吹”,講究的是快而準確到位。麥芽糖在20攝氏度以下會迅速凝固,氣溫越低,凝固越快,這就要求手藝人眼疾手快、氣息均勻、動作熟練,不然難以完成。
[同期]新疆糖塑藝人 劉孝卿
最大的難點就是我們操作的過程中,它這個溫度的變化,拿在手上很快就涼了,還沒有塑形,就已經(jīng)冷卻了。所以說跟其它的軟材料相比這點是更加難。這個也是熟能生巧,我們在做的過程中,反復地去制作,就能掌握它的一個手感,你的速度也會提升,所以在它這個冷卻之前,就能夠完成它的塑形。
[解說]十幾年的探索和磨練,如今劉孝卿以“扯、拉、吹、捏、剪、接、貼”等手法,塑制出飛禽、走獸、花鳥、蟲魚,個個形象逼真,色彩鮮明,讓人百看不膩。
2012年,劉孝卿憑借著自己的繪畫基礎(chǔ),開始了以糖稀為“墨”、以長勺為“筆”的糖畫藝術(shù)。
糖畫,既好看,又好吃。在劉孝卿的工作室里,一個長方形的鋁制面板,電爐上架著一口鍋,鍋里熬著糖液,散發(fā)出淡淡的甜香,劉孝卿通過澆筑成造型各異、惟妙惟肖的糖畫圖案,整個過程優(yōu)雅流暢、賞心悅目,勾起了我們兒時的很多甜蜜回憶。
熬糖最關(guān)鍵的是掌握火候,這很考驗糖畫師傅的經(jīng)驗。得小火慢慢熬,熬不好的話,整鍋糖都會有焦味。劉孝卿說做糖畫是沒有底稿的,畫稿全在心里。盛糖漿的調(diào)羹就像毛筆,如果下筆猶豫,糖就會流下來堆在一起,厚薄不均勻。所以手上功夫很關(guān)鍵,制作時必須一氣呵成。比如在畫龍須時,勺子剛放下,就要馬上提起來,才有這樣由粗到細的飄逸線條。
[同期]新疆糖塑藝人 劉孝卿
糖畫巧妙的地方,在于它的線條的設(shè)計,因為它要連貫,一個作品你要用竹簽一次性粘起來,中間要有線條去連貫。這個就有點像練毛筆字一樣,控制它的筆鋒。
[解說]時代在變化,每代人喜好的圖案也在變化。現(xiàn)代糖畫愈來愈向多元化發(fā)展,但無論怎樣推陳出新,十二生肖卻是不能少的。
[同期]新疆糖塑藝人 劉孝卿
糖畫上面就是以十二生肖為主,因為這個是一個傳統(tǒng)的東西?,F(xiàn)代元素上面,現(xiàn)在我們加入了一些卡通造型,比如機器貓、喜羊羊、海綿寶寶、哪吒這些,小孩子們喜歡的一些造型圖案。
[解說]無論時間變遷,年代更替,劉孝卿都希望這份傳統(tǒng)技藝能永遠傳承下去,而不是悄無聲息地從我們的視線中漸漸消失。它是中國民間傳統(tǒng)手工藝術(shù)的一部分,也是幾代人童年中那一抹旋轉(zhuǎn)著的甜蜜回憶。
[同期]新疆糖塑藝人 劉孝卿
其實就是這么多年,我們在不斷地付出,不斷地去加深這個記憶的過程,使我不想放棄它,雖然說它可能掙錢不多,但是我還是想把這個堅持做下去。
[解說]近些年,國家一直倡導傳統(tǒng)文化的回歸,對像劉孝卿這樣的手藝人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(zhàn)。
[同期]新疆糖塑藝人 劉孝卿
現(xiàn)在回到新疆,我想融入一些新疆元素和現(xiàn)代元素,做一些符合當代實際需要的一些作品。通過這些作品,表達一個對新疆的熱愛,讓更多的人了解新疆。
記者 趙雅敏 新疆烏魯木齊報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