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網
分享到:

國網新疆電科院:黨建引領繪就鄉(xiāng)村振興幸福畫卷

國網新疆電科院:黨建引領繪就鄉(xiāng)村振興幸福畫卷

2022-12-13 17:38:54 來源:中新網新疆

  中新網新疆新聞12月13日電(李勻)自2014年起,國網新疆電科院依靠黨建+的工作模式,一批又一批駐村干部相繼投身到策勒縣4個深度貧困村的駐村幫扶工作中,600多戶農家從貧困走向富裕,整個村子在鄉(xiāng)村振興路上越走越好。

  鄉(xiāng)村振興,黨建引領是關鍵。國網新疆電科院黨員干部總結運用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的經驗,大力弘揚脫貧攻堅精神,在扶貧、扶助、扶志中不斷增強鄉(xiāng)村振興的“紅筋骨”、凝聚鄉(xiāng)村振興的“紅力量”、激活鄉(xiāng)村振興的“紅細胞”,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中展現(xiàn)新?lián)斝伦鳛?,共同繪就鄉(xiāng)村振興嶄新畫卷。

  在扶貧中增強鄉(xiāng)村振興的“紅筋骨”

  基層黨組織作為鄉(xiāng)村振興的“主心骨”,是實現(xiàn)鄉(xiāng)村振興的根本保障。 2015年,國網新疆電科院駐村干部高榮剛告別了家人和同事,來到了和田地區(qū)策勒縣策勒鎮(zhèn)亞博依村。

  到達村委會門口的那一刻,高榮剛拎著行李,環(huán)顧四周,眼神中充滿的是不可思議,這里與他所想象中的農村有很大的不同。

  駐村工作隊在入戶走訪時了解到,村里很多人生活拮據,便立即向上級反映,決定從愛心超市開始幫扶工作。

  隨后,遠在烏魯木齊的國家電網新疆電科院各族干部職工捐贈了2609件新舊衣物、50雙鞋子、36件圍巾、帽子,1222冊圖書等物品從烏魯木齊送往千里之外的和田策勒縣。2015年5月26日,亞博依村電力愛心超市正式誕生。

  同時,工作隊深入到田間地頭,走訪了解民意,挖深、找準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其產生的根源,幫助村里年輕人學技能,讓貧困戶的增收途徑變多,村民和村莊一天天開始大變樣。

  如今,昔日的貧困村變身產業(yè)興旺的“樣板村”“明星村”。走進亞博依村村委會,紅色的黨建宣傳牌格外醒目,黨員活動室嶄新敞亮,在一批批“訪惠聚”工作隊的支持與協(xié)助下,村委會健全了上墻制度,規(guī)范了黨建工作資料,讓村里的黨員亮身份、亮職責、亮承諾,比技能、比作風、比業(yè)績,進一步推動瑪合瑪勒村黨建工作規(guī)范提質,不斷提升服務意識,增強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,筑牢黨在農村的堅強“戰(zhàn)斗堡壘”,以組織振興推動鄉(xiāng)村振興。

  在扶志中激活鄉(xiāng)村振興的“紅細胞”

  求木之長者,必固其根本。基層黨組織是我們黨的執(zhí)政根基,而黨員是聯(lián)系群眾和黨組織的橋梁和紐帶,他們就像一個個“紅細胞”滲透在各項工作中,以實際行動起引領帶頭作用,這也在國家電網新疆電科院駐村干部身上得到充分印證。

  國網新疆電科院駐村干部艾尼瓦·克然木剛到策勒縣巴什科克買提村時,物資匱乏,村民生活普遍較為貧困,群眾自力更生積極性不高,存在“等靠要”思想。

  艾尼瓦·克然木駐村到崗后,快速轉換角色、“惡補”扶貧政策,邊干邊學,確保將“六個精準”、“七個一批、三個加大力度”脫貧攻堅舉措落到實處。

  在駐村工作中,艾尼瓦·克然木堅持把企業(yè)核心價值觀貫穿于精準扶貧的始終,弘揚中華民族守望相助、扶危濟困的傳統(tǒng)美德,主動掌握群眾困難訴求,2019年他主動上門收集群眾困難訴求130余條,積極協(xié)調“訪惠聚”工作隊、村兩委及鎮(zhèn)政府相關部門解決,讓村民切實感受到黨和全社會的關心關愛。

  麥麥提阿卜杜拉·伊敏是巴什科克買提村的貧困戶,一家四口,其中兩歲的兒子患有腦部疾病,為治愈幼小的孩子,夫妻倆花光了積蓄,每月掙的錢也陸續(xù)花在了治病上。

  艾尼瓦·克然木知道此事后,先后個人捐助5000余元,發(fā)動“訪惠聚”工作隊捐助2000元,協(xié)調村委辦理了殘疾證,將其納入了大病救助范圍,享受殘疾“兩項補貼”及低保政策。

  在解決了后顧之憂后,艾尼瓦·克然木多次到麥麥提阿卜杜拉·伊敏家,鼓勵戶主外出就業(yè)增加收入,目前麥麥提阿卜杜拉·伊敏在外務工,月收入達到4500元。

  因為工作出色,艾尼瓦·克然木2020年被評為“自治區(qū)‘訪惠聚’駐村工作2018年度先進工作者”。

  在扶助中凝聚鄉(xiāng)村振興的“紅力量”

  鄉(xiāng)村振興,關鍵在人。實現(xiàn)鄉(xiāng)村振興,離不開一支懂農業(yè)、愛農村、愛農民,能夠擔當鄉(xiāng)村振興使命的“攻堅隊伍”。國網新疆電科院“訪惠聚”工作隊員這支鄉(xiāng)村振興“紅力量”,致力于幫助村民實現(xiàn)“增收夢”。

  2021年9月,國家電網新疆電科院駐村干部賈博在和田策勒縣策勒鄉(xiāng)色代庫勒村擔任第一書記助理,協(xié)助村委會開展鄉(xiāng)村振興工作。

  駐村之初,賈博第一時間走訪調研。田間地頭、農戶養(yǎng)殖區(qū),處處有他的身影。賈博最開始接觸鄉(xiāng)村振興工作是從開鄉(xiāng)村振興會議開始,各類會議讓他全面了解了和田地區(qū)對于鄉(xiāng)村振興的工作部署。

  為了更好了地扶助色代庫勒村,賈博按照“228”工作機制,協(xié)助鄉(xiāng)村振興專班開展收入測算,讓每一個村民弄清自己的收入。建立了12類88個評估臺賬,包括村基本情況、產業(yè)、就業(yè)、住房、扶貧項目等臺賬,準確掌握了色代庫勒村的基本數據,包括困難群眾的數量,風險消除數量,做到底數清、情況明。

  賈博說,在“巴扎天”(趕集日)趕巴扎是村里人最喜歡的一件事。村民不僅可以購買巴扎上琳瑯滿目的商品,還可以將自家的瓜果、牛羊、蛋禽等農副產品拿出來賣。

  “訪惠聚”工作隊第一書記在策勒鄉(xiāng)“巴扎”上調研市場價格時發(fā)現(xiàn),村里散養(yǎng)的雞、牛、羊品質很好,但售價卻很低,一天的銷售量很少。如果能把這些優(yōu)質的產品賣到購買力更強、售價更高的地方,村民的收入就能提高。

  為讓群眾過上好日子,賈博協(xié)助“訪惠聚”工作隊第一書記帶領駐村干部以及全村黨員對村里農畜產業(yè)做了詳細規(guī)劃,通過棗樹嫁接冬棗,讓村民多賣錢,手頭寬裕了,日子好起來。同時,在村子利用閑置的羊圈和蘋果園開展林下養(yǎng)殖尼雅黑雞,其中包括雞舍的改造、購置雞舍消毒消殺藥品、雞食槽飲水器、焊鐵門等,把每筆費用資料做實做細,節(jié)約每一筆費用,把雞舍建起來,讓群眾富起來。

  2021年,在“訪惠聚”工作隊的帶領下,駐村工作隊隊員幫村民售出的家禽、家畜總額為207萬元,讓村集體全年增收比2020年多出25%。

  現(xiàn)在,尼雅黑雞養(yǎng)殖、肉羊養(yǎng)殖等成了村里的特色產業(yè),不僅帶動村民增收,也解決部分村民的就業(yè)問題,國網新疆電科院駐村干部,充分發(fā)揮好駐村工作隊員的幫扶作用,切實做到思路共謀、遇事共商、工作共抓、問題共解、責任共擔,以更務實的作風、更有力的舉措,開拓進取、真抓實干,奮勇爭先、埋頭苦干,以“黨建紅”點亮鄉(xiāng)村“振興夢”。

  如今,在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后,國新疆電科院駐村干部沒有停下腳步“歇口氣”,而是把力量繼續(xù)凝聚到實施鄉(xiāng)村振興戰(zhàn)略上來,以黨建引領繪就天山南北鄉(xiāng)村振興的壯美畫卷。

【編輯:袁晶】
本網站所刊載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。 刊用本網站稿件,務經書面授權。
未經授權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及建立鏡像,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
[網上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(0106168)] [京ICP證040655號] [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9201號] [京ICP備05004340號-1] [可信網站驗證] 總機:86-10-87826688
制作:中新社新疆分社  技術支持:0991-8557237  新聞熱線:0991- 8550318 / 8556479  
Copyright ©1999-2022 chinanews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